亚洲博彩平台排名

亚洲博彩平台排名

电气先锋

师者匠心 30载辛勤耕耘只为科研——蒋兴良

有这样一个人,他经历过狂风呼啸、漫天大雪,啃过方便面、榨菜,睡过冰冷且湿漉漉的床铺。几十年来教书育人,精心专研,在电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。用自己对科研的满腔热血,创造了一个个傲人的成就,他就是重庆大学电气专业的蒋兴良教授。

蒋兴良教授从事高海拔电气外绝缘、自然覆冰试验基地、电网冰灾防御的科研、人才培养和工程实践近30年,主持完成“973”课题、科技部支撑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青藏铁路、特高压等重大工程项目30余项。

2014年获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,2016年被国家科技部组织的八家中央媒体专题报道誉为“最美野外科技工作者”。他的成果获得国际同行认同。2002年起任国际结构物大气覆冰委员会(IWAISIAC)委员、两届IWAISIAC主席和两次IWAIS大会主席。2017年被IWAISIAC提名为覆冰领域最高荣誉奖“Masoud Farzaneh Award”唯一候选人,并最终获此殊荣。

 

关怀备至 用真情感染每一个学生

蒋兴良教授是一名优秀的科研人员,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师,他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负责,关怀备至。

蒋兴良教授有名学生,本科阶段含“电”字的专业课全部挂科,还被强制留级一年。在大四时,蒋兴良的专业课他只考了4分。对此,蒋兴良和他作一次语重心长的谈话,并让他重新做了一次试卷。

没想到,这件小事彻底改变了这位同学,他励志一定要读蒋兴良的博士。怀着这个目标,他不断努力,几年之后他终于成为蒋兴良门下的弟子,并获得了诸多荣誉。

2003年,正是青藏铁路建设之际。为解决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难题,蒋兴良带领十余名学生前往青藏铁路沿线做试验。当时团队找到一处试验点,搭建好了帐篷。

但到了晚上,狂风呼啸、漫天大雪,帐篷里的温度在零下十几度,一旦帐篷撕裂,顷刻间就会被吹走。蒋兴良整夜不敢合眼,坐在煤炉边添煤确保炉火不灭,同时还守着身边熟睡的学生,不时试探他的鼻息,担心他们有危险。

 

 

率先垂范 在艰苦环境中钻研学术

蒋兴良在教书育人实践中以身作则,事事争做人先,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,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。

20081月,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,连我国最新最先进的输电线路的线塔都被冰雪压垮了,多地电网全面崩溃,损失超过1000亿元。蒋兴良深刻意识到,要想持续推进覆冰研究,必须得建立一个野外自然覆冰试验基地。

蒋兴良带领学生拆卸活动板房,修建一座砖瓦房。他们亲自设计,跟工人们一起施工,蒋兴良甚至亲自拿起重重的铁锤砸开石头。山上没有蔬菜,大家就啃方便面、吃榨菜,喝的水也是从半山腰担上来的。

下雪天的晚上,就算盖3床被子也没用,因为被子湿漉漉的,就像冰一样。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是,四周板材隙缝上的雪水还会不断流下来,直接落进嘴里、耳朵里。

为了科研,所有教授、博士、学生,在山上都成了工人,大家削平了一座山包,用来做试验.....

如今的雪峰山试验基地已被业界专家誉为“独具特色、不可替代”的基地。在这里,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“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”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和关键技术获得突破,一个个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得以完成。

 

 

教书育人 打造最强科研团队



蒋兴良高度重视团队队伍培养,三分之二的研究人员已具有出国留学或进修经历,高学历(博士以上占100%)、高职称(副高以上100%)是研究团队固定研究人员的特点。强化研究人员的进出机制,始终保证研究队伍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。

蒋兴良长期工作在科研和教学第一线,一直坚持“身体力行,言传身教”的育人原则,以严谨、科学、扎实、认真的科研精神,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营造了团结奋进的学风。

在蒋兴良的带领下,研究团队已形成了学科结构合理、中青结合,并以青年骨干脱颖而出的稳定的科研团队、学术氛围和工作条件。

无论是在海拔4000m以上的青藏高原、贵州六盘水海拔2800m的试验站,还是在寒冷高湿的湖南雪峰山自然覆冰试验基地,蒋兴良几乎每次都亲临试验现场,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,并利用现场试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,启发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创新能力,培养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近十年来,蒋兴良为本学科培养了青年骨干教师4人,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,将三位本科毕业的青年教师培养成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,培养的青年教师已成为该领域的学术骨干,可独立承担和完成国家、省部级的科研项目,独立承担教学任务,3位青年教师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的立项支助。